2024年3月20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和澳门研究院举办的“文献与阐释:中西文化交流史工作坊”顺利开展,本次工作坊也是古籍所40周年所庆系列活动之一。工作坊由文学院副院长吴青教授召集并主持,主讲嘉宾是康志杰、宋黎明两位资深学者,汤开建教授、梅谦立教授、叶农教授、代国庆副教授、吴宁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康志杰教授的讲座以“重返历史现场:‘田主天主堂’在庚子赔款中的角色叠加”为主题。首先,康教授通过引入章开沅老师的《走出中国近代史》作为开场白,表达了历史研究者厕身且活动于这种复杂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康教授介绍了税单、土地税等重要概念,指出了在清朝前中期天主教堂即缴纳土地税,目前已知最早文献则是上海敬一堂“完纳粮白”,江南教会也“纳钱粮”,说明天主教从清朝初年开始,就依规主动纳税,希望与中国朝廷、中国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然后,康教授介绍了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的土地税除了钱粮、田粮、粮银,出现了新的农业税种,这些新变化能够天主堂税单中找到鲜活的例证。而在庚子之后,田主天主堂缴纳赔款捐,指出天主堂收受因教案导致的赔付款,同时又以“田主”身份缴纳赔款捐的研究更是被近代历史的宏大叙事所屏蔽。最后,康教授通过天主堂依规缴纳纳“赔款捐”分析,提出了“赔款捐”的一“收”一“缴(交)”,折射出近代中国天主教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态势及格局,展现出近代天主教的角色转换与角色叠加,并且通过展示各类税单彰显出近代中国天主教的多重身份——既是生存在中国社会的宗教团体,也是经济实体及纳税人。
宋黎明教授以“罗明坚《通俗故事》研究”为主题,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思维开放。首先,通过对比1580年代罗明坚信件以及同时期利玛窦书信,发现双语《千字文》西文部分多出自于罗明坚之手,但也存在部分利玛窦的痕迹,并且推理了双语《千字文》的写作时间大约在1582年至1583年,出自于罗明坚与其汉语“师傅”Phelipe Méndez,写作地点为澳门和肇庆。其次,宋老师介绍了藏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同双语《千字文》合订的《通俗故事》,分析了其中34个自然段实则有35则故事,而且写作时间与地点同双语《千字文》有重合之处。宋老师介绍了出现在《通俗故事》中的“鲁子秀”一名,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了“鲁子秀”其人应为罗明坚,并且分析了罗明坚易服改名背后的原因。再次,宋老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罗明坚汉语“师傅”Phelipe Méndez的生平与身份,而Phelipe Méndez在罗明坚传教、翻译、学习中文等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讨论了“天主”一词的发明及其发明者,指出至今没有“天主”从日本传入中国的确凿证据,也没有汉字“天主”在1584年之前出现在日本的确凿证据。相反,“天主”从中国传入日本却有两条途径,包括罗明坚1584年所撰《天主实录》在1586年之后流传到日本,抑或日本天成使团的少年从澳门获悉汉字“天主”,并在意大利公布了这个汉字的注音。
在互动环节,两位教授亲切地与在场的专家与同学进行了互动,对于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参与讨论的专家也赞扬了宋黎明将《千字文》与《通俗故事》对比研究的巧妙、治学方法之严谨,并对康志杰在治学过程中克服重重难关收集史料的“淘金者”精神表示高度赞赏。两位学者也对如何收集相关史料给予了宝贵建议,令在场同学们收获满满。
本次中西文化交流史工作坊学术氛围浓郁,反响十分热烈。接下来,工作坊将进一步与国内外学者加强交流互动,以交流互鉴激发思想火花、以多维视角拓展学术眼界、以精深钻研启迪科研热情,不断提升科研育人和文化育人成效、营造至臻学术和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围,持续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文字:许奇塔 罗文捷 周满满
图片:周昭根
初审:肖丹
复审:吴青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