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主办的“小成会讲:古籍所第一届研究生论坛”在文学院第一文科楼四楼中厅顺利举行。
本次研究生论坛共收到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四个方向硕、博士生投稿19篇,经古籍所教师代表评分遴选,最后共有12篇论文入选论坛。
开幕式由古籍所所长陈广恩教授主持并致辞。陈广恩教授首先介绍了古籍所研究生培养的历史发展,随后介绍本次研究生论坛的组织原因与投稿情况,对出席此次论坛的学术委员会(由陈广恩、陈文源、叶农、赵灿鹏、刘茜诸教授组成)表示感谢,对积极投稿的各位研究生表示肯定及鼓励。
本次论坛分三场进行,每场各有四位研究生进行报告,并相互评议;最终,由学术委员会作综合评议、评分及评奖。
论坛第一场由中国古代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李承欣主持。
中国古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骆妍《南宋禅籍〈人天眼目〉版本系统考述》对《人天眼目》三种版本系统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梳理,并对不同版本系统中所特有的跋文和刊记等进行了解读,在文本对比的基础上揭示出《人天眼目》的版本关系。来自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硕士生刘哲充分赞扬本篇论文中的版本梳理内容,认为骆妍同学的梳理成果十分显著,但也指出论文中存在几处笔误,在版本来源出处上可再深化处理。
中国古代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李承欣《〈安南志略〉序文考证:今人点校本的缺失与个人思考》围绕《安南志略·序》中存疑处,主要对“高宋氏堂”的真实身份、夏镇的别号、察罕等人的作序时间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以求还原历史原本面目。来自中国古代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高弘泽充分肯定《安南志略》文本及此选题的重要性,指出该序文同时反映了黎崱等文人文化圈的交流活动,有可继续拓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薛文强《北宋宣和殿功用考论》对徽宗时宣和殿的功用进行了讨论,在前人基础上,肯定宣和殿在收藏历代书籍、重要文物的重要价值,同时认为其建造过程回应了父兄之志,承载了徽宗的政治抱负。来自古典文献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贾艳雪肯定此论文议题十分有创新性,论述结构条理清晰,但学术语言规范性上稍显不足。
古代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李秀如《“贾似道刻”帖石三种源流考》通过传世文献的记载对贾似道刻帖源流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透视贾似道对宋元之际书法艺术品的保护意识与留存作用。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颜景波对此篇论文的论述结构和证据链十分肯定,同时指出可多关注艺术品流传过程中的影响和对文化的塑造意义。
论坛第二场由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颜景波主持。
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范祎琪《清淡之“美音制”审美追求刍议》在魏晋清淡盛行的背景下,通过《世说新语》《南史》等古籍发现声音之美在当时备受重视,在此基础上力求还原易被忽视的声音维度。来自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黎冠滨称赞其选题新颖,以小见大,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但在史料的搜集和论文的撰写上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贾艳雪《洪颐煊〈尔雅〉研究初探》对清代学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中56条《尔雅》的相关考证,以分类、注疏、总结等工作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发掘洪颐煊《读书丛录》的价值及对《尔雅》学的贡献。来自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骆妍充分肯定其考证方法和角度,但也指出论文内容繁杂,研究论题不够精确。
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黄英柳的报告《东南诗学七绝“勾勒字”的建构与阐释——以胡小石、沈祖棻为中心》立足东南学术背景,以胡小石、沈祖棻两位先生为中心,对“勾勒字”的建构、发展、阐释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展现三位先生对于“勾勒字”的实践,并进一步指出东南诗学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王浩达同学认为其行文流畅、文笔优美,文章精彩之处体现在不仅位于文学立场,更具有文学实践,但王浩达同学对于文章结构以三位先生为主体而题目中只展现了两位先生表示疑惑,并提出黄英柳同学的注释应进一步规范。
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颜景波同学的报告《康熙对米芾书法的临仿及“崇米”形象建构——以著录、品鉴等相关活动为考察中心》指出在康熙学书生涯中,康熙除了崇拜董其昌之外,米芾也是康熙皇帝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文章从康熙对米芾书法的临仿活动切入,对官方编纂中康熙学米存照进行考察,同时针对康熙有关米芾作品赐观、题跋、鉴定等相关活动的进一步关照,对康熙“崇米”这一书史形象进行了塑造,最后,文章通过对康熙跋语进一步辨析,厘清了康熙“崇米”的特质、对米芾书法的历史定位以及由“崇米”到“崇董”观念的递变阶段。古代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李秀如同学认为其文献资料详实、论述充分,论文条理清晰,并对其文章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其次指出文章中颜景波同学展现了康熙对米芾赐观的数量,可以进一步比对同一时期康熙对其他书法家的赐观情况。
学术研讨会第三场由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刘哲主持,共有四位研究生进行汇报。
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王浩达同学的报告《君臣伦理和父子伦理视角下<史记>武王形象的构建》运用史源学的方法,从“尊尊”“亲亲”“贤贤”三个视角重点分析了《史记》中的武王形象,得出在史迁的构建下,相较于文王,武王的形象较低,并对司马迁对于武王的“以臣伐君”以及“孝期未满”的批判进行了溯源,指出其受到战国时期学者以及《论语》对武王的评价的影响。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黄英柳同学认为王浩达同学在论文写作中,材料和选题都吸引读者,并且运用史源学方法进行分析,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认为王浩达同学行文语言可以进一步精炼、文章摘要进行简化,并对文章细节给出了调整意见。
中国史方向博士研究生高弘泽同学的报告《龙门难跃:元儒陈栎的科举活动史及其下第后的生业抉择》以元代中下层士人陈栎为个案,通过梳理其多次参加科举未果,终以业馆授徒为业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元代中下层士人借由科举实现阶层流动之艰难,并讨论了塾师群体在区域文化传承以及理学下渗到社会民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李承欣同学认为高弘泽同学论文结构完整,史料充分,文章第三部分展现了元代中下层士人的特殊性是文章的亮点,其次,提出元代私塾的发展与前朝私塾发展的对比以及元朝士人群体中的科举活动史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文章细节方面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
中国古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黎冠滨《明代塘马发展述论》对明王朝建立的一套巡哨以及情报传递相结合的塘马报事运作机制进行探究,对塘马报事机制从最初东南沿海,再到北方乃至全国的推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从塘马报事制度延伸出的编制提塘官制度进行了考察,以明悉明代的边防情报传递机制。来自中国古代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薛文强充分肯定此选题的重要性,赞扬其史料丰富,但在论文中心表达上可更明确。
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刘哲同学的报告《由“异制”到“国制”:<大明集礼>与朝鲜的礼仪实践》通过考察《大明集礼》对朝鲜礼仪实践的影响,揭示《大明集礼》从“异国之制”转变为朝鲜“本国之制”的历史过程,从中呈现出中朝之间礼学传承的微妙脉络。古典文献方向硕士研究生范祎琦指出刘哲同学行文流畅、文献资料充分,行文脉络清晰,学术史梳理完备,但范祎琦同学同时指出《大明集礼》从秘府藏书转变为公开书目,其对朝鲜地方社会的影响仍可作进一步地探究。
闭幕式由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梁雅婷同学主持,主要环节有学术委员会评分及点评、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致辞、颁奖仪式、全体合影留念等。
学术委员会评分之后,各位老师对12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简要点评。首先老师们充分肯定了12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准备,认为大家写出了扎实的论文,报告时重点突出,对于各自要评议的论文也作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其次,老师们对各位同学的论文,也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如陈广恩老师提醒刘哲同学对文章的主、副标题作进一步的斟酌,同时建议黎冠滨同学注意厘清“塘马”“提塘”“塘官”这几个概念。叶农老师也强调概念界定的重要性,建议冠滨同学在论文中进一步阐明“塘马”的组织运行、发展情况,并补充说明“塘马”的重要性和历史贡献等。赵灿鹏老师提醒颜景波同学注意书画题跋文献断句的问题,建议范祎琦同学解读中古文献时需要留意其历史语境,鼓励贾艳雪同学做“训诂学”研究时尽量跳出前人研究的窠臼。刘茜老师提醒王浩达同学注意《史记》书写的客观根据,避免过分强调司马迁主观性的构建。
学术委员会点评之后,魏霞书记向论坛致辞。魏书记首先祝贺“小成会讲:古籍所第一届研究生论坛”圆满举行,向参议此次论坛的同学表示欢迎以及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魏书记指出在古籍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多年来在陈乐素、邱树森、张其凡、毛庆耆、汤开建、程国赋等教授的辛勤耕耘下,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史学人才,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如今,古籍所的诸位专职教师们仍然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为学术孜孜不怠,为教育诲人不倦,魏霞书记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向身边优秀师友学习,以贯彻此次会议主题“师友者,学问之资也。学问非戛戛独造之事,若得师友夹辅,盈科而进,可期小成”。并提出此次小成会讲为文史哲三科交流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思想的交流,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魏霞书记提出创新对于文史哲研究的重要性,并强调创新来源于拓宽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同时在于师友之间思想的交流,因此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最后,魏书记感谢各位老师与同学的参与,为本次小成会讲提供十分精彩的学术盛宴。
接下来李旭老师公布参会同学名次,本次“小成会讲:古籍所第一届研究生论坛”获得优秀奖的同学分别是薛文强、李秀如、范祎琦、贾艳雪、黎冠滨、黄英柳;三等奖获得者为王浩达、高弘泽、李承欣;二等奖的获得者为刘哲、骆妍;一等奖的获得者为颜景波。由学术委员会老师向获得优秀奖的同学颁发证书及奖品《国史大纲》一部;由陈广恩教授为获得三等奖的同学颁发证书及奖品《文选》一部;由魏霞书记为获得二等奖的同学颁发证书及奖品《陈寅恪文集》一部;由魏霞书记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发证书及奖品《资治通鉴》一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移步校友楼合影留念,“小成会讲:古籍所第一届研究生论坛”圆满闭幕。
撰稿:卢婷婷、孙希饶
摄影:张少峰、罗嘉茵
初审:李 旭
复审:麦思杰
终审:吴 青